贯彻落实《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重在把握总体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建好阵地,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在发挥各级党校党员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开发整合,拓展阵地领域,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建好实体阵地。县乡两级重点要整合党员服务中心、就业管理中心、职业培训中心等资源,利用基层党校、党员服务站点、创业就业教育培训站点等平台,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村级重点要改造提升远程教育站点和党员活动室,打造“远教广场”和“党员之家”,方便党员日常学习。建好流动阵地。开设党员“流动课堂”,对离退休党员实行送教上门,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开办“流动党校”,确保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培训课堂。建好媒体阵地。推动远程教育由单一教育平台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变,利用报纸、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开设党建电视频道、发送党员教育手机短信、建立“网络党支部”和“网络党校”,特别是利用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党员进行“定单式”、“菜单式”、“点播式”学习。
按需施教,提高教育培训实效性。围绕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目标,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党员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切实解决教育培训学用脱节、效果不好的问题。突出主题教育。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主题党日、典型事迹宣讲、征文讨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重点加强党员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章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做到重心下移。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抓村级党员队伍培训,以“强作用促发展”为目标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培训,以党的知识和理想信念为主题抓新党员培训,以健康养生和发挥余热为重点抓离退休党员和老党员培训。实现能力提升。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举办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群众工作等专题培训,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学方式,推行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体验式教学、情景交互式教学,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完善机制,促进教育培训上水平。不断完善机制,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切实解决教育培训不规范、不长效问题。完善责任传导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纪检、宣传、党校等单位参与,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把党员教育培训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以及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精神文明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完善师资优化机制。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师资库和志愿者讲师队伍,选聘优秀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强师资遴选、定期培训和动态管理,提升师资储备整体质量。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党委留存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对离退休干部、非公企业、社区等党组织实行党费回拨支持;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吸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筹措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为扎实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创造良好条件。(信息来源 共产党员网 胡忠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