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首先是一种战略管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通过绩效评估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与考核指标;绩效评估既要重视结果运用,更要重视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升绩效、让人民群众满意,把绩效评估的过程,变成不断回应群众诉求与期待,不断改进工作的过程,充分体现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与监督作用
10年实践探索的启示
湖南省的绩效评估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4-2008年,为“为民办实事”阶段。每年年初由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为民办若干件实事,并将这些实事项目任务分解到省直相关部门及市州党委政府,明确相应责任并进行考核。主要目标是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二阶段为2009-2011年,为绩效评估“初级阶段”。评估考核范围扩展至省级政府部门及市州政府,并从指标评估、内部评估、公众评估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将公众评估放到重要位置,“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工作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为“绩效评估全覆盖”阶段。评估范围覆盖到所有省直机关(含人大、政协、法检两院等)和市州党委政府,并将对单位的绩效评估与对公务员的个人考核有效对接,实现了考单位与考领导、考个人的有效结合。
绩效评估推动了机关作风转变与办事效率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把民生改善作为绩效评估的主要目标,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绩效评估一直坚持以“改善民生、建设满意政府”为核心价值,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10年来,共投入资金2979亿元,完成为民办实事事项119个,其中修建农村公路16.2万公里,解决31669.7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46.6474万户,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329所,改造行政村配电网工程12283个,建设义务合格学校2630所,新增通电话行政村909个、自然村7430个,新建乡镇卫生院2829所,建成洞庭湖区畅通工程桥梁9座,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550个。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及居住、交通、就学、就医、养老等条件,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把公民参与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手段,推动了执政理念转变。2004年开始的为民办实事,从项目的确定、考核的方法、结果的确认,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求,真心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知情、参与、监督、评判。形成了评价—整改—反馈—再评价—再整改—再反馈的工作机制,把绩效评估的过程,变成了不断回应群众诉求与期待,不断改进工作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引领评价与监督作用。
把改进工作、提升绩效、让人民满意作为绩效评估的核心理念,推进了政府管理现代化。随着绩效评估工作的不断深入,绩效评估在促进政府管理现代化中开始发挥重要的诊断咨询功能。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领导对省绩效办的反馈意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针对突出问题,深入基层及群众与服务对象,面对面听取意见,制定整改措施;政府从各级各类人员的意见建议中找到了工作的不足之处与着力点,明确了工作目标与整改方向,政府与群众之间有了一种高效的互动机制与交流沟通平台,为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实施现代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处理好六个关系
从实践看,如何改进和完善绩效评估工作机制,使其成为抓工作、促发展、惠民生、转作风的有效抓手,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
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显绩与潜绩的关系。绩效评估首先是一种战略管理,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特别是战略目标,在当前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绩效评估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与考核指标,加强跟踪督查,推进工作落实。既考显绩又考潜绩,既要注重当前要办的急事难事,又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际工作。通过增强不同时期绩效评估的目标导向、内容设置、评估重点的延续性和关联度,推动各地各部门既抓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工作,又做好长远规划,把现实阶段性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正确处理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关系。公民导向是我省绩效评估的核心价值。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让人民满意。通过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两种评估方法的结合,既可以保证组织内部评估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整个评估工作的公信度。这种“内外结合”的评估机制,可以实现对单一评估结果的校正,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公信力。
正确处理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的关系。绩效评估既要重视结果运用,但更要重视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升绩效、让人民群众满意。比如给农民发放各种补助款,一种方法是将钱打到各户的银行卡里,这样做效率高,政府部门也省事;另一种方法是由政府工作人员送到农民手中,与农民直接见面,拉拉家常,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这样做效率较低,政府部门工作量也大得多,有的农户讲客气,还要请吃饭,农民的开支也增加。但有不少农民对后者更满意,他们觉得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到他家看望,一起吃饭,是看得起他们,他们觉得有面子、有尊严,他们很乐意,同时也拉近了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绩效评估不仅要在结果中寻找绩效,而且要注重在过程中提升绩效。评估部门要与考评对象建立积极、开放、紧密的合作关系,扮演好绩效改进的组织者、发现者、推动者、协调者、指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官”。
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绩效评估要充分考虑评估对象的差异性,通过考评对象分类、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差别权重、采用功效系数法、开展绩效评估等方法,实行分类评估,使所有评估对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有在对共性指标评估的基础上,对个性指标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助推作用。
正确处理创新与履职的关系。绩效评估工作,一方面要求各级各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各级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既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又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提高行政效能,让人民群众满意。如省政协给省委省政府的建议案中提出的关于“请第三方开展政务环境测评”问题,我们认为可作为开展“等三方评估”的尝试,请相关高校或科研院所制定评估方案,进行评估,这既有利于提高机关作风评价的可信度与科学性,也有利于改善我省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
正确处理绩效评估与单项考核的关系。针对当前各种考核偏多的实际情况,要以绩效评估为主要抓手,尽可能地整合各种评比考核项目,做到少考核、不重复考核、考核结果共享共用,把评估考核工作做精做细做科学,增强权威性与公信力。(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