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NEXT
        PREV
        政策法规
        首页 当前位置:天门组工网 >> 政策法规
        容错纠错机制是干事创业的“意外保险”
        发布时间:2016/3/17 点击数:

        “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一“出炉”,迅速在会场内外引发热议。容错纠错机制如何建立?惩错和容错如何区分?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平。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需要。”陈平认为,全面小康决胜阶段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期,许多改革都是涉险滩、啃硬骨头,干部顶着压力开拓创新,不能再让他们背上“干多错多”“试错挨罚”的思想包袱。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验看,很多成绩都经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探索过程中试错是在所难免的,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客观需要。“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如何为改革者撑腰,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陈平打了个比方,“容错纠错机制就像给干事创业者买了一份‘意外保险’,只要目的是好的,改革中有一些失败是容许的。通过这份‘保险’营造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氛围,让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放开手脚干成事。”

        容错纠错机制应如何细化落地?这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也是陈平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划定边界,明确哪些错能容,哪些错不能容。”陈平建议,制定完备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通过权责清单明确什么该干,通过负面清单明确什么不能干,守住廉洁底线、安全底线、维稳底线、质量底线、生态底线。“划定边界的目的是把工作失误与个人腐败,把缺乏经验与明知故犯,把出以公心与以权谋私区分开来。”陈平认为,这是容错纠错机制的重点也是难点,制度实施中要处理好容错与责任追究、与刚性约束、与过程监督、与是否过度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要配套建立申诉机制和评估机制,让“犯错者”有辩解的机会,看所犯之错是否容许,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判定结果。“谁来评估?是一级组织,还是专门成立一个评估小组?如何听取群众声音?”陈平说,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起到保护干部、激发干劲的作用。

        “容错不是放任,更不是对所犯过错不闻不问。”代表委员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大家反映的难点是,对可容之错应如何处理?“要把握好建立容错机制的初衷,是保护干部、激励干部,而不是处理干部。”在陈平看来,认定为“可容之错”的,可以通过“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等方式严加教育,深刻反思教训,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但在行政处分等方面要“宽容”。

        “容错,还要纠错,这才是根本。”陈平表示,贯彻落实这项制度要抓牢“纠错”这一环。“认识到错误,分析原因,找到改正办法,及时纠错。”陈平说,容错是对干部的保护,纠错是对干部更大的考验和锻炼,能够及时认错并纠错的干部,才是敢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政府工作报告并不是单独说容错纠错机制,而是把它和激励机制放在一起讲,这个提法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在陈平看来,这两者是一对好搭档,打好配合才能产生更大作用。(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记者刘云)


        党政机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