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准:凭实绩论“英雄”
去年10月,宁波发生特大洪涝灾害。10月10日,市委从市级部门和县(市)区选派19个工作组紧急前往救援。随同工作组前行的还有组织部门派出的联络员,他们除了履行相应的联络职责外,还与工作组干部同吃同住同救援,近距离了解救援干部的表现。当月中旬,市委又选派12个工作组对口帮扶余姚灾后重建工作。市委组织部再次派出考察组进行干部专项考察,实地了解派出干部在对口帮扶工作中的表现情况。
到重大专项工作一线中考察干部的实绩,是宁波为提高在主战场知人识人、选人用人水平,采取的一项有力举措。自一线考察法推出后,宁波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联动,深入“三改一拆”现场、环保治理项目现场、对口帮扶一线等地方明察暗访,通过实地“勘踏”,听取上级评价、同级意见和基层反映等,全方位了解考察对象的实绩情况。
识人:发现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
“吃了10多年苦头,现在终于不用再受这些废塑料加工厂的污染了。这次政府决心是大哦。”慈溪市观海卫镇五里村赖桥片的居民韩阿姨指着村边已被拆除的一片废塑料加工厂旧址,高兴地说。
废塑料加工交易在观海卫镇存在已有30余年历史,曾经作为慈溪家电产业的配套产业在拓展就业门路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作为最低级的塑料产业,其加工过程中的水洗、粉碎等环节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当地为此多次整治,但几经反弹。去年7月,观海卫镇成为被市环保局局长约谈的六个乡镇之一。
观海卫镇为此共出动镇村干部、安保人员2800余人次,取缔以废塑料非法加工经营为主的经营户1396户,有组织外运废塑料3万余吨、垃圾1.2万吨。去年9月底,非法废塑料加工行为全部“清零”,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改一拆”牵涉面广,触及群众切身利益,可以说是当前最难做的工作之一。各县(市)区深入“三改一拆”现场一线,不仅发现了一批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干部,而且及时对一线考察中发现的优秀干部予以提拔或列为后备干部。如镇海区去年以来已有12名在“三改一拆”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海曙区从参与“三改一拆”、重点工程建设和急难险重岗位的干部中推荐提拔干部10名,另有50名干部被纳入后备干部库。
导向: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近年来,宁波市组织部门非常注重在平时工作中考察了解干部的表现,注重凭实绩选人用人。这一导向的终极目标就是将干部的精力凝聚到科学发展、干事创业上来,提振干部服务中心大局的精气神。
该市江东区把涉及“城中村”改造、打通“断头路”、民生工程改造等10个重大项目列入专项考察清单,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单位、配合单位的25位责任人作为考察对象,采用公开亮绩、对标评绩、群众议绩、组织考绩“四绩法”,对干部进行全面考绩。戚隘桥安置房项目相关责任人说,“公开承诺、对标考察对我们每个干部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干有方向、赶有目标。”
一线考察作为一种导向,自然要奖优惩劣。环保专项考察后,因治理环境不力,对有的干部岗位作了变动,对有的干部分工作了调整。其他专项考察中,组织部门发现了措施比较实、成效比较好、公认度比较高的班子和个人,及时将其纳入组织视野,下一步考察组还将跟踪了解。(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